7x12翻译服务热线
400 867 2009
经典案例
当前位置: >> 经典案例 >> 行业新闻
我国少数民族语言翻译研究现状分析报告
时 间:2015-12-04 17:07:06   杭州中译翻译有限公司·杭州滨江翻译公司·专业翻译机构

  : 

  国家对少数民族语言翻译的政策规划和引导是国家语言服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分析历年来翻译研究博士论文、期刊论文以及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和教育部项目中少数民族语言翻译研究的成果入手,考察其所占比例、项目类别、学科分布、研究主题、地域分布等,以及这些要素的历年变化情况,在此基础上分析这些特征所反映的少数民族语言翻译及其研究中的问题。 

  关 键 : 

  少数民族语言、翻译研究 

  作者简介: 

  穆雷,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高级翻译学院/外语研究与语言服务协同创新中心 

  相关信息: 

  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翻译政策对国家文化战略的作用与影响研究”(12BYY015)和广东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翻译学研究中心2014年基地招标项目“少数民族语言翻译研究与翻译人才培养探索”(CTS2014-08)的阶段性成果。感谢博士生王祥兵、邹兵和许艺在资料搜集和数据分析方面的帮助! 

1.国家语言政策与少数民族语言翻译研究 

  翻译政策与国家的语言政策息息相关,因为翻译活动首先是语言转换活动,国家对翻译的法律法规制定、翻译出版保障、翻译作品选择以及翻译人才培养等的重视程度均可从语言政策中体现出来。我国的语言政策一方面要考虑到汉语与各种外语之间的翻译问题,另一方面也要考虑到汉语同国内各少数民族语言之间的翻译问题。根据《中国的民族政策与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白皮书发布的信息,目前我国共有55个少数民族,53种少数民族语言,其中25种少数民族仅有口头语言而无文字1。这些少数民族语言中,有蒙古语、藏语、维吾尔语、哈萨克语、朝鲜语、彝和壮语7种常用的语言文字被国家外文局列入常用工作语言。每逢国家重大政治活动,如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等重要会议,除了用这7种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翻译相关文献外,还由中国民族语文翻译局承担这7种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文献和语音翻译,让各少数民族群众尽快了解党和国家的重大决策,增强民族的凝聚力和政策的执行力。因此,少数民族语言与外语的翻译一样,都关乎国家安全和经济文化发展。 

  少数民族语言翻译工作除了增强民族团结和促进经济发展等作用外,还具有重要的文化建设意义。我国一些民族文化机构,如民族出版社、报社、杂志社、电视台、电影制片厂、教材编译中心等,大都与民族语言翻译工作联系紧密。不少优秀少数民族文化遗产需要通过翻译来整理,如对英雄史诗《格萨尔》、《江格尔》、《玛纳斯》的收集整理工作;优秀的文艺节目需要经过民族语言翻译后才能在少数民族地区传播;少数民族文字的图书杂志需要专门编译出版人员和机构,如民族出版社设有蒙古语、藏语、维吾尔语、哈萨克语、朝鲜语五个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编辑室,各地教材编译中心翻译出版“双语”教材等(旺堆2007)。可见,民族语言翻译工作是少数民族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央政府对民族语言翻译工作高度重视,将其作为建设少数民族文化的一种重要手段。近年来,政府加大了从政策上扶持和保障少数民族语言翻译的力度,例如2007年国务院发布的《少数民族事业“十一五”规划》、中宣部等五部委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大对少数民族文字出版事业扶持力度的通知》、2008年国家民委和文化部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少数民族古籍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2009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若干意见》、2011年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及2012年国务院发布的《少数民族事业“十二五”规划》等政策政令都对加强少数民族语言翻译工作、加大少数民族语言翻译人才培养力度等做出了明确指示。1949年以来,在相关政策的扶持下,我国已建成国家、省区、州盟、县旗四级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管理机构和跨省区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协作体系,培养了大批少数民族语言工作者和翻译专业人才,在翻译、出版、教育、新闻、广播、影视、网络、古籍整理、信息处理等领域都做出了重要贡献。 

  民族语言翻译实践成绩斐然,其理论研究工作也在以中国民族语文翻译局为代表的全国民族语文翻译界的多年努力下取得很大进展。19856,民族语文翻译委员会在北京正式成立。从1985年到2013年的28年间,该委员会在业务主管部门中国民族语文翻译局的支持下,先后举办了15次全国民族语文翻译学术研讨会,交流翻译工作经验和体会,提高翻译理论的研究水平,规范、统一新词术语,不断提高译文质量。 

19858,民族语文翻译局创办了民族语文翻译学术季刊《民族译坛》,即现在的《民族翻译》,为民族语文翻译界唯一一份国家级学术期刊,创刊20多年来,登载了大量有关民族语文翻译理论与实践、翻译史、古籍翻译、文学翻译、教学翻译、科技翻译、广播新闻翻译、新词术语翻译、译著评析、计算语言学与民族语文翻译、西部大开发与民族语文翻译工作等方面的学术论文,成为我国民族语文翻译工作者探讨译事、交流经验、切磋译技的重要平台。1985,新疆民族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创办了《语言与翻译》(汉文版),已入选2013年版《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 

  国家相关部门一直从政策上对少数民族语言翻译及其学术研究进行扶持,促进少数民族语言翻译研究的发展与繁荣。这些研究的现状如何,还存在什么问题,对少数民族语言翻译实践和学术研究可能产生怎样的影响?本文从历年来少数民族语言翻译研究的博士论文、期刊论文、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和教育部项目等几个方面进行探讨。博士论文是研究生完成的高层次系统研究的成果,期刊论文是特定时期某个领域研究的风向标,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和教育部项目代表了高层次科研成果,均具有代表性,可以大体反映一个领域的研究现状。 

  2.少数民族语言翻译研究的博士论文 

  根据笔者统计的1992-2013年两岸四地近700篇翻译研究博士论文数据(穆雷、邹兵2014),有关少数民族语言翻译的博士论文有19篇。年度数量分布没有表现出规律性的上升趋势,说明博士层次对少数民族语言翻译问题的关注未出现转折。其中7篇源于中国少数民族教育的最高学府中央民族大学,另有3篇源于少数民族自治区的内蒙古大学,说明高层次少数民族语言翻译研究的主体是一些与少数民族教育科研直接相关的高校。 

  这19篇博士论文涉及少数民族语言文学、英语语言文学、藏学、西藏中古历史与文化、俄语语言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化、文艺学、专门史等学科专业。其中11(57.9%)来自少数民族语言类专业,说明少数民族语言类专业是高层次研究少数民族语言翻译的主力军,也体现了国家设立这些专业为发展少数民族语言文化服务的意图。 

  这些博士论文中15篇论及8种少数民族语言,即蒙古语、藏语、彝语、苗语、回语、满语、朝鲜语、达斡尔语,另外4篇从少数民族语言文化的整体论述,没有涉及具体语种。民族典籍的整理和翻译是促进少数民族文化繁荣和发展的重要手段。这15篇论文中11(73.3%)研究民族典籍翻译,包括《蒙古源流》、《元朝秘史》、《耳谈续纂》、《米拉日巴传》、《阿诗玛》等。从这些研究可以发现,各民族或把自己的典籍译出去传播,扩大本民族文化的影响力,或把其他民族的典籍译进来借鉴,丰富本民族的文化内涵,在不同民族之间架起文化交流的桥梁。比如,中央民族大学博士论文《苯教古文献<黑头凡人的起源>之汉译及其研究》中的古文献《黑头凡人的起源》,描述了约八百年前西藏几乎所有的情况,是一本不可或缺的研究西藏历史、地理等的重要文献(金东柱2011),对研究西藏文学史及民族风俗史具有很高价值。但从目前藏学界研究结果来看,该古文献除了其部分翻译之外,没有任何进一步的研究。这篇博士论文填补了这方面的空缺,丰富了藏学研究的内容,对西藏的文化传承起到了重要作用。

3.少数民族语言翻译研究的期刊论文 

  笔者利用中国知网(CNKI)的“专业检索”,通过组合方式“TI=(翻译++口译+交传+同传)*(民族+少数+地方+区域)”进行题名检索,截止时间为201451,检索结果为1023条。经过人工逐条筛选后,得到228篇发表在各种期刊上讨论少数民族语言翻译的学术文章。其中最早一篇是“关于少数民族民歌歌词的记录和翻译”,发表于1962年第10期的《人民音乐》。近十年(2005-2014)发表的有172,75.4%。以下以这172篇期刊论文为考察对象,简要分析近十年少数民族语言翻译研究情况。 

我国少数民族语言翻译研究现状分析报告.jpg

  如图1所示,近十年少数民族语言翻译研究的期刊文章总体呈上升趋势,特别是从2009年之后出现大幅增长的趋势,说明少数民族语言翻译研究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这种关注是国家日趋重视少数民族问题、全力构建民族和谐社会的努力在学术上的反映。 

  这些文章涵盖的主题有:少数民族文化翻译(20)、口笔译教学(17)、少数民族典籍翻译(14)、民族语文翻译意义及政策(13)、少数民族文字翻译(11)、少数民族语言翻译人物(11)、少数民族文学翻译(10)、民族外宣翻译(8)、法律翻译(8)、少数民族翻译人才培养(7)、旅游翻译(7)、两会民族语言翻译(7)、民族翻译理论(6)、民族志翻译(5)、民族翻译史(5)、口译研究(5)、民族语文翻译大会综述(5)、宗教翻译(4)、科技翻译(3)、饮食翻译(2)、电影电视剧译制(2)、博物馆民族文物翻译(2)。上述研究与我国少数民族生活息息相关,为传承少数民族文化、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社会发展、加强全国各民族团结以及服务少数民族生活发挥着重要作用。值得注意的是,这段时期有不少文章尝试着使用各种理论如行动者网络理论、权力话语理论、社会符号学理论等,来研究少数民族语言翻译,摆脱了以往很长一段时间单纯就事论事的局面,对推动少数民族语言翻译理论层面研究有重要意义。 

  4.少数民族语言翻译研究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截至2013,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共有46项少数民族语言翻译研究的项目。其中20061,2007年、2008年空缺,20095,20107,201112,20128,201313,总体呈上升态势,说明国家对少数民族语言翻译研究的扶持力度在加大。由于2006-2008年的数据过小,笔者重点分析2009-2013年的数据情况。 

4.1所涉学科门类 

  2009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共2209,其中民族语言翻译项目5,仅占0.2%,涉及语言学和民族问题研究两个学科,学科专业单一。2010年共3043,民族语言翻译项目7,0.2%,涉及语言学、中国史及世界史、民族问题研究以及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4个学科专业,学科多样性有较大改善。值得注意的是,2010年国家社科民族语言翻译项目中有1项重点项目,尽管只占140项重点项目的0.7%,仍是一个可喜的现象,表明国家对民族翻译研究的高度重视。20113874项中有12项民族语言翻译项目,0.3%,涉及语言学、中国文学、民族问题研究等3个学科专业。20124362项中有7项民族语言翻译项目,0.2%,涉及语言学、宗教学两个专业。20134751项中有13项民族语言翻译项目,0.3%,1项国家重点项目,涉及语言学、中国文学、宗教学、民族问题研究、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等5个学科专业,多样性比以往有较大提升。 

  4.2历年数据对比 

  2009-2013年的最近5年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总数逐年上升,翻译项目也是逐年增加,增加比例分别为8.6%37.5%24.5%31.8%。其中民族语言翻译项目数量总体趋势在上升,2012年有一个较大幅度的回落,2013年又回到正常水平。民族语言翻译项目占翻译项目的比例比较正常,10%22%之间,但占项目总数的比例很低,0.2%0.3%之间,说明国家对民族语言翻译项目的政策扶持力度仍需加大。另外,分析表明,民族语言翻译项目涉及的学科专业数量总体呈上升趋势,所涉及的学科越来越多,2013年达到最高,这与国家推行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战略有一定关系。 

  4.3研究主题分析 

  2009-2013年国家社科民族语言翻译项目重点集中在翻译史、翻译实践和翻译产品这三个领域。其中16项关于少数民族语言翻译史的研究,如维吾尔族翻译文学史、蒙古族翻译史、哈萨克族翻译文学史、藏族翻译史等,重在梳理本民族与其他民族语言文化交往中的翻译活动,分析本民族语言和文化发展的脉络。有11项关于翻译实践,重点是把本民族的经典作品进行整理、翻译、研究,以便保护、传承本民族文化,如古本侗族“埋岩”款词译注、敦煌吐蕃文书《罗摩衍那》译注、古突厥文文献译注、西域藏文文献的整理翻译、藏文史籍《雅桑宗派源流》翻译与研究等。还有11项关于翻译产品的研究,关注译入译出的其他民族或本民族的文化经典作品,探讨文化的交融发展与传播传承。例如《元朝秘史》是一部记述蒙古民族形成、发展、壮大之历程的历史典籍,是蒙古民族现存最早的历史文学长卷,也是世界文化遗产,对这部作品的多维翻译研究,对于传承蒙古文化具有重大意义;再比如,韩规古籍是普米族祭司韩规使用的宗教典籍,包括普米族整个历史发展过程中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诸方面的内容,是普米族的百科全书,对这些古籍进行译注、研究是抢救、保存这些文化典籍的重要途径(奔厦·泽米等2010)。 

  4.4地域分布情况 

  从地域分布来看,2009-201345项国家社科民族语言翻译类项目中有36项集中在“西部地区”(只有北京、广东、辽宁不属于西部地区)。在北京的6项中有4项来自中央民族大学和中央民族图书馆,国家政策支持非常明显。2000年中国西部大开发政策正式运作,2004,经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批准,国家社科基金设立专项资助西部地区社科研究项目,简称“西部项目”,其宗旨之一就是抢救和传承民族优秀文化遗产,更好地服务西部地区社会文化发展。 

5.少数民族语言翻译研究的教育部项目 

  截至2013,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和哲学社科项目中的少数民族语言翻译项目共18项。从数量分布来看,20061,2007年空缺,20081,200922,20104,20112,2012年有5,20133项。整体来看,立项呈现出不稳定状态,这可能与少数民族语言翻译研究的人才培养不稳定有关,下文详细论述。由于2006-2009年数据太小,本文选取2010-2013年的数据进行分析。 

  5.1所涉学科门类 

  2010年教育部项目总数5104,其中只有4项民族语言翻译项目,仅占0.08%,这或许反映出民族语言翻译研究人才的严重匮乏。比如西部、边疆项目正是国家扶持西部大开发政策的产物,但其中却没有1项民族语言翻译项目。这4项民族语言翻译项目涉及语言学、历史学、民族学和交叉学科4个学科领域。2011年的4754项中只有2项民族语言翻译项目,占比0.04%,只涉及民族学1个学科领域。20124495项中有5项民族语言翻译项目,占比0.11%,涉及语言学、中国文学和民族学3个学科领域。20133598项中有3项民族语言翻译项目,占比0.08%,涉及3个学科领域:语言学、中国文学、宗教学,数量依然太少,对社会各层次的反映面比较狭窄。 

  5.2历年数据对比 

  2010-2013年教育部人文社科和哲学社科项目的总数呈逐年下降的趋势,其中翻译项目和民族语言翻译项目的数量比较稳定,没有大的波动。但民族语言翻译项目在教育部项目总数中所占比例太低,比在国家社科项目中的比例还要低很多,2010-20134年间分别只有0.08%0.04%0.11%0.08%。此外,民族语言翻译项目所涉及的学科专业的数量也有限,集中在语言学、民族学、宗教学等几个领域,跨学科多元化研究亟待加强。 

  5.3研究主题分析 

  教育部的民族语言翻译项目在研究主题上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略有不同,增加了口译研究、翻译语料库建设研究等主题,研究的类型更加全面。其中翻译实践研究6,关注藏族格言诗的英译、敦煌藏文禅宗文献的翻译、苗医药学的英译等问题。翻译产品研究4,考察达斡尔族乌钦体史诗《少郎和岱夫》、藏族史诗《格萨尔》、锡伯族史诗《西迁之歌》等文本的翻译与传播问题。口译研究2,探索维汉口译人才培养问题以及少数民族语言与汉语和外语之间的口译问题。语料库建设研究2,尝试建立藏区外宣翻译平行语料库和新疆古籍纳瓦依《四卷诗》三语语料库,旨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少数民族语言翻译实践以及保护和整理少数民族文化典籍。总体而言,教育部项目和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都以保护、抢救、搜集、整理、翻译、出版和研究少数民族古籍为重心,为传承少数民族典籍文化服务。 

  课题申报人所在省份大部分集中在西部地区,这与国家社科项目中的民族语言翻译项目一样,反映了国家政策层面对西部开发的扶持。 

  6.问题与建议 

  博士论文、期刊文章、国家社科项目和教育部项目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当前某一学科学术研究的基本状况,也能反映某一研究领域未来一段时间的发展趋势。从历年选题和发布的项目信息来看,少数民族问题(包括少数民族语言和翻译问题)一直得到国家层面特殊的政策支持,每年各个类别的国家社科项目(重点/一般/青年/西部/后期资助项目)和教育部项目(人文社科规划基金/青年基金/自筹经费项目、西部/边疆项目、重点基地重大项目,哲学社科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后期资助项目),都有少数民族语言翻译研究项目获批立项。少数民族语言翻译研究不仅分布于“语言学”学科范围内,还散见于中国文学、外国文学、中国历史、宗教学、民族学、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等其他学科领域。以下主要探讨少数民族语言翻译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基于上面数据统计对解决这些问题的政策性建议。 

中国的民族语言政策体现在《宪法》中,有这样一条规定:“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第四条),这可以说是中国关于民族语言文字的根本政策。由于中国政府把保障各民族语言文字的平等权利作为实行民族平等政策的重要内容,把少数民族语文工作看成是民族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受到了应有的尊重,并且为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学习、使用和发展创造了条件,前面提到的许多少数民族语言政策都是建立在这条宪法规定的基础上的。 

  博士论文、期刊文章、国家社科项目和教育部项目中有关少数民族语文翻译的学术研究多数都是国家少数民族语言政策扶持的产物,为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繁荣、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从统计数据来看,这些项目总体来说数量过小,并呈现出不稳定状态,可能反映出当前民族语言翻译工作中的一些现实问题: 

  (1)民族语言翻译与研究人才匮乏。部分地区对民族语言翻译工作重要性认识存在偏差,致使民族语文翻译机构萎缩,翻译人才流失严重,翻译队伍后备力量匮乏,从事民族语言翻译实践和学术研究的年轻人较少,所以虽然国家每年都有扶持政策,但是能够承担起研究任务的人并不多。 

  (2)民族语文翻译学科建设和理论研究相对滞后。少数民族语言翻译项目涉及的学科还很有限,跨学科性和多样性不足,民族语文翻译学科建设和理论研究比较滞后,相应学科体系与理论架构还未建立起来,这对民族语文翻译研究的系统发展不利。 

  (3)民族语言翻译研究工作可能更加严峻。西部大开发政策刺激了西部地区的经济大发展,在经济热潮的冲击下,西部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离开世居地,涌入城市谋生存。出于现实考虑,他们会越来越少地使用本民族语言,而更多地使用普通话,民族语教育会逐渐萎缩,民族语言若失去发展的基础,民族典籍的整理、翻译、研究、传承的工作会更加严峻。 

  (4)少数民族语言翻译研究与普通的翻译研究融合不够。其交流过于限制于每两年一次的“全国民族语文翻译学术研讨会”,全国每年都有大量的普通翻译学术研讨会,但鲜有民族语言翻译研究成果到会交流,导致对翻译研究行业内的最新发展、最新技术不敏感而落后于时代,比如上面统计的少数民族语言翻译研究中无论是博士论文还是国家社科或教育部的项目中,都鲜有与语料库、术语管理等现代语言技术相结合的,而这些技术对于民族典籍的整理、保护、翻译、研究很有必要。 

  以上问题说明,在中国社会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和国际化进程中,民族语言翻译工作面临着严峻挑战。为此,笔者对少数民族语言翻译政策方面提出以下建议: 

  (1)从政策入手,健全民族语言翻译工作管理体制。包括合理设置民族语文翻译机构、加大政策支持和经费投入力度、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民族语言翻译队伍、对民族语文翻译人才的培养和储备进行合理规划等,这些工作都涉及国家及地方各级人事、教育、财政等部门以及高校、科研单位和民族语文翻译机构的积极作为。从已颁布的一些语言政策来看,其实中央政府很重视少数民族语言翻译人才培养这个问题。比如2007年国务院发布的《少数民族事业“十一五”规划》明确指出:“加强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翻译队伍建设,……建设国家级民族语文翻译培训基地”3。但总体而言,国家少数民族语言翻译政策制定和执行力度仍有待加强。 

(2)加强民族语文翻译行业领域建设。民族语文翻译行业领域建设是“十二五”期间的重要任务,逐步建立实施翻译机构准入制度和评估机制,包括研究制定民族语文翻译工作的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使翻译、审校、编辑、检验、意见反馈、责编和保密等翻译过程的各个环节形成规范;研究论证民族语文翻译从业资格认证和等级考试制度;建立精品译著、优秀翻译工作者、翻译机构的奖励制度等(李建辉2012)。 

  (3)在西部经济发展和城市化大潮中,不能忽略民族语言文化建设与规划。一个民族当经济有了大的发展,不同民族的交融有了新的扩大时,民族的个性特色、语言文化有可能受到削弱,传统文化遗产的保存和继承有可能被忽视。这需要从政策上对民族语言教育和文化建设进行规划和引导,大力推行汉语、民族语双语教育,建立双语教育示范基地;加强民族典籍的整理、翻译、研究和传承工作。中国当前语言生活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快速的城市化进程急需语言规划”(李宇明2012:367),这其中重要的一部分就是少数民族地区的语言规划。 

  (4)充分发挥民族语文翻译委员会、民族语文学术期刊等学术组织的力量,促进民族语文翻译理论研究的发展。民族语文翻译学术研讨会为全国的民族语文翻译工作者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术交流的平台,但毕竟只有两年才一次。民族语文翻译工作者还应该多多参与国内外各种翻译研讨会,扩大民族翻译研究的视野和交流的平台,关注翻译研究的前沿动态和最新技术,提高民族语文翻译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的水平。 

  (5)建立全面的少数民族语言服务体系,加大民族语言为民服务的力度。以此解决少数民族语言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少数民族地区的双语教育、医疗卫生、农业生产、金融信贷、经济活动、法律咨询、诉讼、保险、救灾、体育、电影电视、广播等各领域随着社会的发展,都需要大量的民族语文翻译。语言服务概念提出的最直接动因正是来源于构建和谐语言生活的时代需求(屈哨兵2011)。充分发挥语言的服务性功能,满足少数民族的语言生活需求,民族语言的生命力才能得到保障,民族语言翻译研究也有了构建少数民族地区和谐语言生活的现实意义。 

  2010年国家民委先后下发了《关于做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管理工作的意见》(民委发〔201053)和《关于进一步做好民族语文翻译工作的指导意见》(民委发〔2010198)。这两个《意见》对民族语文和民族语文翻译工作的重要意义、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基本原则、主要任务、服务要求、队伍建设、业务交流、新词术语标准化、规范化,以及信息化建设、科研工作机制与机构设置和经费投入等都提出了明确要求和系统阐述(李建辉2011)198号《指导意见》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针对我国民族语文翻译工作制定的第一个全国性文件,53号《意见》一起初步构建了中国特色民族语文和翻译工作的政策与机制体系,是当前指导全国民族语文与翻译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同上)。这种国家语言规划是国家政府部门(包括其派出和代理机构)在国家层面为了国家利益而进行的语言服务,即“国家语言服务”,是国家存在与发展的一种主要方式(郭龙生2012)。 

7. 结语 

  民族语文翻译工作是巩固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和开展民族工作的重要内容,是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尤其是国家安全的客观需要。民族语文翻译工作的地位和作用得到了国家政策的积极肯定,为现实中的民族语文翻译工作提供了政策保障。民族语文翻译工作是跨文化跨民族的交流手段,要求民族语言翻译工作者、研究者通晓两种或两种以上民族语言文字,并具备翻译学、语言学、民族学等多学科的知识(储著武2012)。民族语文翻译工作的开展,从本文统计数据来看,关键还要落实到人才培养这个环节上来。有了政策保障,又有了相关人才,民族语文翻译工作才能做好。在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背景下,我们更应加强民族语文翻译及其研究工作,而不是忽视或边缘化这项工作。 

    : 

  1.见《中国的民族政策与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白皮书,http://www.gov.cn/zwgk/2009-09/27/content_1427930.htm。 

  2.2009,为支持西部和边疆地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繁荣发展,教育部在一般项目中增设了西部和边疆地区项目,但当年涉及少数民族语言翻译的只有2项。 

  3.见《民族工作文献选编(2003-2009),中央文献出版社2010年版,233页。 

  (本文参考文献请参阅《外语教学与研究》2015年第47卷第1期) 

 



  0571-88272987   88272986
杭州翻译公司,杭州翻译公司哪个好,杭州翻译公司收费标准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197号  浙ICP备15039916号